膝蓋疼痛

 

膝蓋是身體中最大的關節,幾乎支撐著身體的全部重量。疼痛可以是鈍痛或刺痛並且可伴有僵硬、炎症和膝蓋腫脹。膝蓋疼痛可以是急性的或慢性的。急性膝蓋疼痛通常是由受傷或意外造成,而慢性膝蓋疼痛則通常是多種原因或病症的結果。

 

膝關節疼痛的原因
常見原因包括:

  • 骨關節炎:關節之間的軟骨損壞所引致的關節退化
  • 肌腱炎:連接肌肉與骨骼的粗纖維線 (肌腱) 發炎
  • 滑囊炎:關節之間的粘液囊發炎
  • 痛風:關節之間積聚尿酸
  • 類風濕性關節炎: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,身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關節
  • 膝蓋骨脫位:創傷導致膝蓋骨脫臼
  • 半月板撕裂:墊膝蓋的軟骨撕裂
  • 韌帶撕裂:膝蓋韌帶撕裂

 

膝蓋疼痛的風險因素

  • 超重或肥胖
  • 膝蓋被過度使用或遭到反复受傷
  • 運動前後不適當的熱身運動、緩和或伸展拉筋
  • 年紀老化

 

診斷膝蓋疼痛
診斷測試可包括血液檢查、身體檢查和成像測試,例如X光、電腦斷層掃描 (CT) 或磁力共振 (MRI)。

 

治療膝蓋疼痛
治療的目標是緩解疼痛和炎症。治療可包括:
1. 休息
2. 減肥
3. 冷敷或熱敷 (限 20 分鐘)

    • 對於急性疼痛,使用冰袋 (用毛巾包裹) 或冷敷以減輕炎症
    • 對於慢性疼痛,使用熱敷或熱墊來緩解疼痛

4. 彈性襪

    • 穿彈性襪有助於減少腫脹

5. 口服止痛藥

    • 非類固醇消炎藥 (NSAIDS)
    • 皮質類固醇
    • 抗類風濕藥物
    • 痛風藥物

6. 注射 (直接注入膝關節)

    • 透明質酸注射 – 透明質酸是關節中天然存在的潤滑劑
    • 皮質類固醇注射 – 皮質類固醇是強力的類固醇激素,可迅速減輕疼痛和腫脹,但有些健康風險

7. 手術

    • 膝關節內視鏡手術 – 通過膝蓋皮膚上的小切口插入發光内視鏡和纖薄的儀器,以除去、修剪或修復膝蓋受損部位。
    • 膝關節置換手術 – 除掉損壞的關節並用金屬、陶瓷和/或塑料製成的人造關節代替。
    • 骨切開手術 – 將脛骨或大腿骨重新成形及定位以緩解膝關節的壓力。

 

如何護理膝蓋

  • 做運動以加強支撐膝關節的大腿前部肌肉 (股四頭肌)
  • 包括適量的體能運動以提高身體的柔韌性,例如太極拳
  • 練習膝關節運動 (請咨詢物理治療師)
  • 在活動之間要休息並經常改變姿勢
  • 穿平底,有軟墊及防滑鞋
  • 使用手杖或護膝托
  • 避免搬運重物,如需搬運重物時,不要有突然的動作
  • 避免長時間坐著、站立、坐在矮椅上、雙腿彎曲或交叉坐著、坐在地板上、蹲著、跪著或反复上下樓梯

 

 

華人社區健康資源中心編譯, 2018-2020 年版權所有


 

如果您想要這篇健康文章的副本,請點擊您喜歡的語言的文件檔案按鈕。要查看檔案格式的文件,您需要 Adobe Acrobat,您可以在此處下載。

 

雙語: